就消失了:浙国的官都死光了还是被昌卫国吓破胆了竟派一介布衣来当使者
“大王我看浙国的官肯定是被吓破胆了所以才派一个布衣来“
“对没错就是那么回事”
啊茶喃:我敬你是条汉子不为难你,等明天一早你们一行人就回去吧
李炀:这事我该怎么跟您说呢,我先给您看一样东西吧它可以证明我的身份
啊茶喃有些不解:什么东西
李炀从身上将通海权的印信拿了出来,随手递给一旁的守卫让他将印信呈交给阿茶喃,守卫走到阿茶喃身旁时他伸手接过印信仔细看了一眼“四海皆通”这不就是一枚普通的印信吗,我没看出来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啊
李炀:这枚印信是通海权的印信在浙国只有两枚,一枚在北部边防军统帅上将军王奔那而另一枚则在我这里,有了它我可以不通官府从海上到任何一个地方去做生意
阿茶喃:真没看出这么一个小玩应它的权利还挺大
说完他就让守卫将印信给我送了回来
李炀从守卫手中接过印信后便揣进怀里:本来我也是有官职在身的,但因一些琐事我成了一介布衣现在一心经商
阿茶喃:那你之前是个什么官
李炀饶了饶头一脸的苦笑:台州北部守备也不是什么大官
啊茶喃:我怎么有点糊涂了,既然你现在以无官职在身那怎么又会卷入到这场战争之中
李炀:这件事说来话长,李某虽无官职可我确统领这一支6千人的队伍,浙国与昌卫国暴发战事官府让我领兵协助平息战事
阿茶喃倒吸一口凉气:6千人的军队足以改变一场战事的走向,这六千人难道是你自己供养的军队
李炀点了点头:嗯没错
阿茶喃:你养这么多军队浙国难道不闻不问就这么放任不管吗
李炀:我能养这么多乡勇也是时局所致,台州临海时有东倭海寇侵扰这群畜生劫掠财物以虐杀百姓为乐,而浙国贫瘠时有战事发生无法供养庞大的军队,这就造成各地守军不足赶上海寇侵袭根本无法抵挡,我所率领的民团曾两次击溃海寇2万之众,官家为充实地方防御这才有了阿兰县民团,官府准我建立民团还有一个前题,那就是暴发战事民团得听从官家的调遣
阿茶喃:这么回事啊,能养这么多人那你也够阔的了
李炀:我本就是一个商人做些小生意挣了点小钱而已
阿茶喃:我看你们几个都有些本事,不如到我这来吧给你们每人一个首领当当怎么样
李炀:承蒙阿茶喃大王看得起我们哥几个我在此谢过了,但我们这些人都是山野村夫自由自在惯了还请您见谅,不过我倒是很愿意跟您还有诸位交个朋友,眼下我与诸位虽各为其主待战争结束时,欢迎诸位到阿兰县做客我必盛情款待
阿茶喃:好痛快来咱们一起干一杯
放下酒杯李炀往阿茶喃身边凑了凑:阿茶喃大王我有一件事一直想不明白,能不能请您赐教一二来消除我心中的不解
啊茶喃此时已经有了些醉意:但说无妨
李炀:那我就直说了,我看贵部民风淳朴且热情好客不像喜战之人,不知昌卫国为何无缘无故的挑起战事让百姓蒙受战祸之苦
啊茶喃冷哼一声“哼”无缘无故挑起战事,多吉你来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要反
多吉:昌卫国地少人多这的人主要靠砍伐树木采摘草药捕猎捕鱼为生,生活虽不富裕经常食不果腹但我们在这生活了数百年早已经习惯了,每年我们昌卫国都有近千人是被饿死的
李炀:那官府不鼓励你们开垦荒地吗
多吉:就是官府鼓励我们开荒才让我们越来越穷的,按浙国律开垦田地每亩需缴纳一两银子,官府准予这的人在昌卫国境内开荒田地税等收获了粮食在交,没有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