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王冕讲师的不留情面,再遇(求订阅)(1 / 3)

李松林一整个过程中手和大脑都在快速的记录着,就没有停过。

整整三个小时,30个学生没有除去内容互动之外的声音发出。

眼神中满是对于知识的渴望,是对变换题型的逻辑思考,更是对于自己学习的一个辩证。

事实证明,单是线上的学习是不够的,这里面关于延展的部分是不成体系的;

而录播课,它本身限定了一个范围,并不可能像现场这样完全的按照老师的节奏来。

很多讲师可能在录播的时候,会比较将难度趋向于均衡,所以在重难点一块儿会比较少去提。

这个问题,那也就意味着其实李松林等一直以来上线上课程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还有着很大的部分是薄弱的;

不是因为没有跟着老师走,而是老师压根就不可能只考虑到水平更高进度更快的那类同学。

当然在学苗精品班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至少在现在所在的校区,这个教室里的他们都是冲刺那5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名额的学生,水平差得到哪去?

都是经过考核的那一部分学生,对于两门笔试内容绝大多数都是掌握了的,快的可能和李松林一样过了不止一遍;

所以,王冕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会尽可能的去扩展他们的解题思路,将平时上课老师不会涉及的重难点部分给到单拎出来,让他们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插班生考试体系。

这个文史哲特级讲师不是说说而已的,再加上他所带领的学生群体也基本是有了基础且较为优秀;

换而言之,这类老师的存在就是高级的挂,对标的学生也是下半学年度机构所筛选出来的优异学苗。

是特别适合李松林等学生的老师类型,这讲课效果自然是不用用多说。

他所教授的东西基本上不会在市面上流通,里面涉及到了自家机构对于插班生考试的一整个体系化的研究,是竞争优势所在。

想想都知道是不可能让一般学生知道的,毕竟里面总结备课付出的可太多了,身为学苗的他们讲实话接触的也并不是完全体系的课程。

先前王冕老师在上课前面一个小时针对性的提问,其实是再下一轮的一个初筛罢了!

当然,这些事情不会被李松林他们知道,都是老师以及决策者们默认的一个潜规则。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和你们之前的学习不太一样?”

这边上课到最后,王冕老师也就不再继续讲知识点了,而是选择和孩子们聊聊。

至少在这一周里,他们的文史哲这门课程将由他来进行教授。

后面还能不能教,就看这些学生自己的造化了!

机构会在这些学苗里面,在进行一个资质的分析,介时通过最后的鉴定会给出结果来的;

机构可不止这一点学生在争夺,也不只有它这一家。

蛋糕就那么大,每一年大家要分配一波,自然是都不愿意放弃些名额,而他们的比拼也就是目前的这些学生之后的成绩。

“老师,感觉你讲得深奥了好多,难道不需要再给我们过一遍基础吗?”

王冕看着最先提问的那位学生,然后很是认真的打量了他一番,看似在提问,熟不知自己将自己的不足给暴露了出来。

那就是这个率先提问的学生自身的基础不够牢固,所以他这么问其实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还想着王冕他们这些老师能给他再复盘学习一遍。

经过前面一个小时的了解和提问,不难发现他的评分算得上是王冕之前核准学生中比较差的那一档。

既然对方都这么问了,身为老师王冕还是会如实的会告诉看他们:

“基础这部分需要你们自己来,线上课都是有的,如果不愿意自己下功夫的话,那么这个插班生考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