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军政两院(2 / 3)

大唐朝请郎 宁溪南 3368 字 2022-01-21

“如何保全大唐大国之风?”

“首相,国与国何来风度?唯拳头大小罢了,而国与国何来长情?唯利益纠缠罢了,于其蒙头鼓内,何如了然于胸?”

“如此,兵部将一枝独大矣。”李泌从经济角度分析了一下:“必将倾压五部,而糜耗陡增。”

“此即为另一件事,”张军接过话头:“陛下,首相,次相,某以为,若欲国度安宁平静,政军必须分离方好。

臣建议行军政两院之职,政院以次相着领,以尚书省为主体,仍辖六部如旧,只需以财部替换兵部即可。

军院由陛下亲任首席,由某与各帅分职而管,辖兵部,边军,陆军诸部,不涉政务专司军伍,行卫国护民开疆拓土之责。

而首相领中书省,行统管监督审核之职责,统筹军政,审议重大,谏议参谋。”

张军没提门下省,那是皇帝的地盘,犯忌讳。事实上,门下省就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参谋部,发令中心。

在有唐一代,门下省的权责达到最高点,就任者都是皇帝最信任,最信赖的人。

门下省侍郎以下,设左散骑常侍,左拾遗,左补阙,都是顾问职务,另有谏议大夫负责面谏,给事中一个五品小官,分判省事,负责审驳皇帝的诏敕。

另有城门郎,管理宫庭门户,符宝郎,管理皇帝的各种印信。

除了给皇帝参谋,接受日常询问,各种建议和意见,拟定诏书敕书以外,门下省事实上还负责监督皇帝。

他们可以驳回皇帝的命令,请皇帝重新考虑,或者将某事压下,等皇帝冷静一段时间再议。

就比如李适多次想重新启用卢杞,除了李勉反对以外,门下省也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几次驳回皇帝的命令,拒发诏书。

这是皇帝的自留地。

一个外臣,你想参合门下省的任职责任,你想干什么?想控制皇帝吗?

大唐的皇帝这会儿并没有我是皇帝,我想怎么就怎么这样的想法,很遵守规则,尊重臣子们的职务权力。

到宋,君臣之间开始产生对立情绪,而到了大明,完全就是一出文人集团控制皇帝的大戏,到清代又反了过来。

那么事实上,唐朝的皇帝就不想一言九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

当然不是。这里面有祖制律法的关系,也有世家门阀对皇帝制约的关系,所以大唐的皇帝才那么想干掉世家门阀。

参谋室里,在张军说完话以后陷入一片安静。

除张军以外,每个人都在思考张军所说的话,和他所说的事情的可能性,将带来的一连串反应,还有后果。

李勉年纪最大,但也是最早反应过来的。

他发现,如果按照张军所说来实现,那么起码,吏治方面就有极大的好处,也不用再担心地方武装了。

但同样变化也不小,那就是军伍完全脱离了现在的体系,形成了独立的势力,而且只有皇帝能干涉到。

到时候军就是军,中外官员都无法指手划脚,很多人都会丢掉一些权力……但也不是没有好处,那就是军队同样也没有权力来干涉政务。

李泌是第二个清醒过来的,看了张军一眼,走过来轻轻拽了拽张军的衣袖,两个人走到一边。

“若立军院,军伍糜耗从哪里出入?”

“某以为,若立政军两院,当重新规束各省部,于每岁末预报次年财物糜耗计划,而财部则按当岁收入斟酌计划,提出分配计划提请中书审核。

军部自然也在预报序列。

但预报是本省部概算,财部如何分配,划拨多少,应以符合国库收入来算计,当发则发,当免则免,总之不能亏空。

这便是财政计划法,可确保省部地方运转,又能最大可能的维持国库平稳持续,可以提前三至五岁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