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攻伐齐鲁。天知道朝廷打的赢打不赢呢。”
“只要是齐鲁真打不赢,事情可就大发了。”
李联芳很真实的点点头,因为他清楚齐鲁西部的重要性,这地方要是一丢,中原北直隶全都在齐国公的兵锋下,朝廷光是屯驻兵马就要多少人吧。
而且还有一个麻烦就是,京城所需要的粮食怎么办!
没有了运河,没有了江南的漕粮,京城里光是一个粮食就能要人命。
现在清廷就只能从湖广走粮食送到赊店,然后再从赊店走陆路送到中原的周家口,再转贾鲁河送到朱仙镇送到黄河。
黄河自然沟通着运河,可徐州那边被明军给卡着,鞑子的粮船就只能从黄河北上,在卫辉转陆路送上卫河,过大名府一直走到齐鲁的馆陶,然后进入临清州,这才算进了运河,才可以一直送到京城。
想想看这粮食被一路送到京城,中间要废多少周折吧?也想想齐鲁西南部的重要性。
如果齐鲁守不住,临清那边的运河就不能用。到时候粮食想要送去京城,鞑子就还要在大名府境内继续倒腾,从水转陆,再从陆转水。
而就这还要一切都顺顺利利的才行。
“大哥不看好朝廷(清)?”
“倒还不至于如此。我就是担心啊。所以老弟现在一不是包衣二不是旗人,却是轻便。省的真有不好了被人清算。”
……
当日夜里。回到自己住处的李联芳抽出了一张纸写起了信来。
这信是给上头看的。
双方约定好了时间,如果到时候上头没有发现信,那立马就能断定李联芳出事儿了。
明亮的烛光下李联芳很快就把书信写好,只是里头的内容与前头王安的表现严重的不相符合。
上头一直想要李联芳跟着王安步步高升,却从没想过劝降王安。而今天李联芳却勐然的发现,这王安也并非不能劝降……
可他没有向上汇报这个消息。
这当然不是李联芳背叛了大明投降了鞑子,而是他在为自己考虑。
别看王安是个狗汉奸,但李联芳却很佩服王安的明见。因为不是有王安引导着,他觉得自己战场上早就死八百回了。
王安可是说了,这大明烂透了,是不成的,齐国公能成。
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李联芳觉得自己也是能跳槽的。
他只是对鞑子生恨意,对齐国公可是感觉很好。——那是个大善人。
只要不是鞑子进中原,换做齐国公当皇帝也不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