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后大家也可以理解。
但武侠,江湖...
就说吕亚斌记忆里的,和看起来二十出头的服务生的,和旁边三十多岁的摄像师...等等之类,肯定是有不少差别的。
毕竟这么多年,大家看的武侠片的风格水准,
是不一样的。
或者说不同年龄段的人,看过的武侠一般都是最初的时候最有急一点,然后理解就不同。而生活也因为这方方面面的不同理解,才有了代沟:
从最早期的70后,80后,90后,那时候是10年一代沟。
再到下个更广泛认知的年龄层,不是00后,而是95后,就表示着时代发展太快,5年一代沟。
到现在00后很多都已经成年,却依旧有人觉着他们还小,这个信息的流通这么不畅,也就更别提大家之间审美的差异了。
武侠,真的不一样,你可能是《倚天屠龙记》
他可能就是《有翡》…
啊这,还是算了,总之不太一样。
可屋子里的人,都听得脸带惊喜:吕亚斌转过头,他知道韩升写的歌肯定能带给人惊喜,但是能带给人这种全年龄段都能t到的音乐,那...
因为各种原因吧,这些音乐很多还都是出自乡港的90年代左右,内地的00年代左右。
他只能心中默念:“可以啊,可以啊!”
再转过头看吴京,对方满脸的“嘶,你说韩升要是能给《战狼2》搞首曲子,会不会...”
话说之前吴京也跟韩升提过这件事情,但对方说没有特别合适的,估计也很难现在写出来。可是谁听到这些主题曲,不想要也来一首?
哪怕是配合着来个宣传曲,也行啊。
“噔噔蹬蹬,登登等等...”
然而歌曲不等人,就在这短短的思考瞬间,音乐声忽然急转至上,整个情绪一拉。大厅里的人,几乎是憋着一口气听完了这副歌: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
爱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风
狂笑一声,长叹一声,快活一生
悲哀一生,谁与我生死与共...”
...
一气呵成,吕亚斌脑子里忽然就冒出来这个词语。
对,就是这样。
高潮起承转结毫无迟滞,如此快意不羁,尤其是最后两句,那几个“一生”...
写歌的人是很慎用这种大词的。
举个例子,毛不易的《消愁》当年也是红到不行,但其中有一点争议的地方就是他的遣词用句比较大。很多人觉得他年纪轻轻就漫谈人生,且谈的好像有那么点...
总之,八杯敬人生是有争议的。
尺度或许太大。
可韩升这歌,哪里有八杯?
他一句话就一个“人生”...
所以这些歌词衡量时间长度,都是一生之长。但偏偏在这武侠里,在这故事里,在前面的所有普店里,好像一切都合理起来:
似乎好多角色,都可以在歌词里找到影子。
而这些名震一时的江湖风云人物,有着不同的狂叹喜悲的人生,却又不约而同地在最后质疑自己,谁与我生死与共。
这已经明显是点出,重心落在江湖情意上。
而《江湖》的重点,确实在这上面。
然后,副歌再重复一遍。
听的人是荡气回肠,恨不得立刻就跟小时候一样,挥舞着手中那柄看不见的剑随着歌曲动作了。
“...真是不错。”
直到最后片尾结束,吕亚斌才小声道。
吴京整个人却神采奕奕的:“对啊,真的好!”
“是,哇,跟我小时候第一次听的那部经典的《天龙八部》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