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半小时,又辗转到一个并不宽敞的圆形场地内继续训练。
视网膜显示器信息提示:“跑步训练开始!”
行走是适应了,跑步可不一样。
每跑出两步就摔一跤,没几步就会摔跤。
刚开始的一个小时便是在不断的摔跤中度过的,好在这具躯体好像没什么痛感,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跑就是了。
就这样,从一开始跌跌撞撞的慢跑,再到后来的快跑前后耗时两个小时,到最后摔跤的次数开始显著减少。
之后,又是三小时的高强度跑步训练,就再也没有摔倒过。
王博远也纳闷,这金属躯体跑步速度简直快的惊人,刚才自己都没用尽全力,而且还是在进行适应性训练,速度竟然突破了音障(音速:340米/秒),训练场内不断传出音爆声,震耳欲聋。
“天哪,这要是完全状态下全速奔跑,那不得几倍音速啊,比飞还快啊!”
“这还是人吗?”
“不,这不是人!”
“我不是人?”
“不,我是人!”
“哎,不是人了!”
“哪是什么?”
“不知道!”
……
王博远心里不停地嘀咕着。
接着休息半小时后,系统时间:3020年9月23日00:00
再看屏幕指标。
目前状态:良好
机体匹配度:80.0
适应协调度:85.0
机体攻击力:65.0
机体防御力:75.0
机体免疫力:70.0
死亡风险评估:低(绿色字体显示)
系统建议:自信、热情、适应、掌控、继续加大适应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
接下来是跳跃训练。
出乎意料,王博远仅仅用时两小时,完全通过该项适应性训练考核。
各项指标进一步提高。
目前状态:良好
机体匹配度:80.0
适应协调度:85.0
机体攻击力:55.0
机体防御力:75.0
机体免疫力:80.0
死亡风险评估:低(绿色字体显示)
系统建议:自信、热情、适应、掌控、继续加大适应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
接下来没有休息,便直接进入了飞行训练场地。
飞行训练是所有环节中最为复杂的,由于这具躯体本身并没有飞行能力,所以必须借助外在设备和外力才能实现飞行。
因此飞行训练第一步就是要熟悉推进装置的大致原理和用途。
没人现场教导,一切全靠自己和视网膜显示器之间的互动来完成,再就是不断地摸索和适应。
一切从实战出发,没有太多理论支撑,几乎一切流程都是自助状态下完成的。
王博远作为执行人同时又是实验对象,他要做的和能做的就是听从命令和执行命令。
第一步,熟悉推进装置。
推进装置位于金属身躯的脚底,如同穿在脚上的鞋子,实际上推进装置根据操控可以跟躯体一起变形。
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地球人研究过的“基于金属基燃料冲压发动机”,同时具有矢量控制功能,但其体积和功效却绝非人类曾研究过的技术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