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约260个不同的河流系统,不时有因越过边界的冲突发生。赫尔辛基规则帮助解决国家之间的用水权,不过有些纷争激烈或关系到基本生存而触发战争,在很多情况下用水纷争只是增加局势紧张的其中一个原因。
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系是其中一个沿河国家冲突的例子,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各自声称拥有河流使用权,但三个国家的总需求量超越河流的水量。
1974年伊拉克派遣军队到叙利亚边境,并威胁要破坏叙利亚幼发拉底河上的althara水坝。
去年,匈牙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因多瑙河河水调配和水坝建设问题而闹上国际法院,这是极少数能以理性和法学解决纠纷的例子。
其他例子,如南北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在尼罗河上的争端,都证明谈判往往都是困难的解决方法。
预计到2025年,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将得不到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服务,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减少使用地下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污水处理厂需要大量资金,加上额外水源很难追上激增的人口,即使能成功建成污水处理厂,巨大的运作费用和员工所需的技能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而减少使用地下水在政治上并不受欢迎,严重影响农民的生计,若落实会令农作物收成减少,不能足够食粮给国民。
从实际层面来看,发展中囯家可尝试利用简单的污水处理或化粪设施,以及分析改善污水设施的设计,从而减低对饮用水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已发展国家能分享符合成本效益的污水处理和水文模型等技术;个人层面上,已发展国家的人应自我反省,减少食水浪费,珍惜宝贵的淡水资源。
所有国家可增加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尤其是湿地和河岸地区。这些措施不但能保存生物群,也能促进大自然的水循环,令水体更适合人类使用。”
克里斯托弗本来就是负责研究所务虚的事务,他的报告也显得有点虚,南易从中没有获取到太多有用的东西。
克里斯托弗的讲话完毕,所长沃尔格伦上前面开始讲一点比较务实,也比较有干货的话。
“自建国伊始,水资源匮乏就一直是考验以色列民族智慧的难题之一。南部的内盖夫沙漠地区常年干旱缺水,北部的加利利湖是以色列境内唯一的淡水湖泊,也是其最大、最重要的饮用水源与蓄水库。
为解决南部地区用水问题,以色列于1964年投入运营了北水南调的国家输水工程,用一条长度达300公里的输水管线将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
同时,以色列致力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了以滴灌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水利管理系统,循环水利用率高达75,居全球首位。
然而,再高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改变不了天然淡水供应量不足的事实。尤其是随着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淡水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目前,整个巴勒斯坦地区都有长期干旱的迹象,以色列对淡水资源的过度抽取,使加利利湖水位经常低于安全红线,直接威胁以色列水安全。
以色列水资源委员会认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能靠淡化海水。为此,以色列政府正在酝酿大规模海水淡化计划,以期缓解淡水的供需矛盾。
根据我们所得到的消息披露,以色列预期至2015年,海水淡化水将占以色列淡水需求量的22.5,生活用水的62.5;
至2025年,海水淡化水将占淡水需求量的28.5,生活用水的70;
至2050年,海水淡化水将占全国淡水需求量的41,生活用水的100。如有多余淡化水,将用于以色列自然水资源的保护……
华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特别是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