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人事经理找自己做什么。
公司效益持续下降,业务推动改革之外,人事也压得格外紧,要求每个项目组都精简人力,一个人做多样事,提高效率。张伟这组也有裁员的名额,当然是从最容易被取代的岗位做起。
哪个岗位最容易被取代?不用说,当然是文案,是个人就会写文案,别的岗要么有专业门槛,要么有人脉需求。张伟也不免俗地这么预计的,就算李晓强能力不俗,但其他人都更加无法取代。
“张经理,想好了吗,你们这组,可以减员的是哪位?”果不其然,张伟才进办公室还没坐下,邓玲已笑着问。
“有那么急吗,我还没想好呢。”张伟仿佛背对悬崖站着,有选择的余地,还不死心。
“有。”邓玲冷着脸说。
“我这边同时服务十三个客户,销售任务全公司排第二,工作负荷很饱满,再裁人,任务都快完不成了啊,我们还想加人呢!我还需要一个线性编辑,现在没有,全靠我和陈念顶上,好多事顾不过来。”张伟要个价,但愿可以竞逐一番,让邓玲收回成命。
“呵,你还想加人!”邓玲打个哈哈,眉头一扬,哂笑地说。
“那……能不能不裁?”张伟立即就认栽了。
“你说呢?”邓玲笑着反问。
“现在我就要把名单给你吗?”张伟觉得自己像个叛徒,出卖自己的同志,能不出卖吗?
“你早点儿给,由我处理,我能帮你争取更好的解聘条件,除非他本身不具备。”邓玲说,居高临下,若有似无的善意。
李晓强入职不到一年,最多拿到一个月补偿,说不定只有半个月,正符合追求言语缜密的邓玲所谓“本身不具备”的补充,张伟立即想到这一点。
他沉吟一下,李晓强的名字在嘴边泛起两回,几乎要说出口,“我想了一下,我这儿没有用不着的人,每个人都很重要。”
邓玲失望极了,“张经理,每个部门每个项目都有任务,要都像你这样做,我可就没法完成我的工作了。
“你的工作就是变着法儿裁人吗?”张伟忍不住反唇相讥。
邓玲脸色一变,“如果这是你的回答,我只好把这个问题提交给祝总,由他来处理,他做事可能没我这么规范了。”
“你这是在威胁我吗?”张伟脱口而出,立即意识到这不对,邓玲干嘛威胁自己,“抱歉,我有口无心,说错话了。”
“没事。”邓玲保持微笑,显然不爽。
出行政办公室,张伟回自己工位,看着李晓强正和陈念激烈争论一个客户消费心理驱动设定,心情复杂,他不知道自己勉强保下了他,只是暂时的,接下来谁能保住谁呢?
几个小时后,他站在公司执行总裁祝时雨面前,这是位于二十二楼的偌大的办公室,足有一百多平米,一块半露天,突破楼板的假山为背景,假山上流水潺潺,两边竹林掩映,气势宏伟,逼格卓绝,只是办公室的一部分,强调留白,不留白的部分极尽奢侈,装修造价怕不要百万。
祝时雨打电话要他到办公室来谈谈,谈谈就谈谈,张伟自诩不是吓大的,不会被叫到这里就先夺了胆魄。
“老陈,你是个老家伙,和那些小伙子不同,你知道,一家公司犯错误的空间不大,在当今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稍微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西装笔挺的祝时雨开口说。
“今年我们组的效益不错,回款率全公司司第三,但绝对金额比第一名高,加权以后我们才是第一。”张伟怼回去。
祝时雨不屑地轻轻摇头,“每个项目组的基础不同,我不是说你效益不达标,对数据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同时数据也是变化的,更重要的是,那些都已经是过去,不要躺在过去的业绩上,重要的是未来。”
“当然。”张伟说,有自信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