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宰相摇舌惑君王 众英雄仗义救史斌(2 / 3)

笑道:“这怎么不是好事?朕便是国家社稷。”秦桧道:“若靖康皇帝回来,他会忠谁?岳帅可是以忠孝为立身之本的人。”秦桧说到此有意不顾高宗脸色变了,接下去说道:“所以,金人说送还天眷不论是何动机,陛下万万不可答应。”高宗道:“那难道合议成不了了?”秦桧道:“这倒无妨,臣和金人谈判,会把这个苦衷私下告诉金人,金人只为三个条件能不能成,对我大宋内部之事不会有兴趣;反过来若他们一再要归还天眷,那必然是不怀好意,也就没必要和谈了。”

高宗大喜道:“如此,爱卿可全权处置和谈之事。”秦桧道:“臣为陛下万死不辞,但臣只怕和金人谈判,难免朝中沽名钓誉之辈无中生有,污蔑臣通敌谋私,俗话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那时陛下猜疑臣,臣粉身碎骨也罢了,陛下心中的和谈中兴大业也化为乌有了。”高宗点点头,从墙壁上弓壶中抽出一支箭,用力折断道:“朕若疑心爱卿,半途而废,犹如此箭。”秦桧泪流满面,连连叩首谢恩。

绍兴九年十月,黄河北岸

燕青、史进、岳云、张国祥、董芳、花逢春、阮良等人带着二百精锐战士打扮成客商模样,他们奉岳飞军令去北渡救援史斌。其中燕青和张国祥都会北国语言,和金国巡逻兵将交谈都是他俩。凡是遇到盘问,一番赔笑好话加上银包递上,一路倒也畅通无阻。为防暴露,几人都未带趁手兵刃,只有燕青带了随身弩箭。张国祥带了弓箭。其他人都是佩戴腰刀,因为宋金两国攻战多年,盗匪横生,大队客商不得不佩戴些武器也是常事。推的几十辆车子里也确实都是毛皮,丝绸,陶瓷之类。

燕青让国祥开道走在前面,自己和岳云押住后队。两人小声对话。

燕青:“岳帅这番定要公子前来,实在有些过了,如今皇帝严令停战,就地休整,若公子行踪被金人发觉,很可能成为开战借口的。”

岳云道:“燕青叔叔不要客气,这许多年,连父帅也说了岳家军和梁山早已是一体了,这番朝廷一是不给粮饷,二是严令停战,家父实在播不动人马,抱愧的很,他说知道冷艳山自己也有兵将,但太行山包括黄河北岸这些义勇都是家父这些年派人联络发动的,若是见死不救,各处好汉心都懈了。所以诸将之中特意派我来助战,各路义军才能理解。”

燕青点点头,暗中看岳云,他已经从失去关玲的痛苦中出来了,几年前牛头山之战,燕青觉得岳云虽英姿飒飒却掩不住孩子气,如今却感觉岳云多了些年轻人没有的沧桑老成。欣慰之余也有点暗暗痛心。

燕青又问道:“上次和你说的上下两策,你和岳帅说过没有?”(燕青说的就是许贯忠所言的上策退隐,下策听命的自保之策。)

岳云道:“我没有直接说,但平时和父帅交谈,明白这两策都不行,下策不必说了,父帅说过忠君不等于唯君命是从,难道说皇上又要用六甲法破敌也听他的?君王若有错,臣子有劝谏之责;至于下策,父帅说倒是可行,退隐家中不问世事,但目前是破金良机,父帅已经递了奏本,希望圣上回心转意。所以再等一段时间。若实在不行,告老还乡也罢。”

燕青叹口气道:“岳帅真的没觉得有危险么?”

岳云道:“自然有察觉,父亲说过有人劝他,不要手握重兵,又触逆鳞。只是家父常与我言:‘行事不计成败,只求心安。’此刻我军若是一鼓作气,北渡伐金,即便打不到黄龙府,也可尽收燕云失地。如果这时为了自保告老还乡,将来心中如何自在?国家之耻未雪,百姓之仇未报,这些年一个个牺牲的将士如何闭得上眼睛?“说到此,想起关玲,岳云一阵心酸,闭上眼睛又睁开。

燕青听到这里知道无法再劝了,也沉默起来,二人都不说话,但听黄河之水鸣响不停。

绍兴九年十月? 太行山下

史斌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