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面试者都是男的,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袁华了解了他们之前的工作情况。其中两人都是三十多岁,之前也是各自公司的高层。还有一个小伙子才二十六岁,在原本的公司也只是个底层管理人员,他脸上有兴奋和忐忑的复杂情绪,不像其他两人那么稳重。
袁华手上有他们的资料,不但是简历,还有彭树芸对几人的评价。
观察了一下几人,袁华问:“你们对共享单车行业有什么理解?”
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抢先道:“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惠民项目,这种廉价而便捷的出行方式只要以后推广至社会肯定会深受上班族的欢迎。”
另一个却道:“我倒觉得共享单车不适合推广社会,因为铺设成本太大,收入回报不成比列,大学市场已经是很大一块了。”
袁华点了点头,望向最年轻的那个。
这小伙站了起来,道:“袁总,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份资料,您看看。”
说着,他递给了袁华几张a4纸。
这上面有几个图表,还有他写的一些东西,当然,都是电脑打出来的,可见他是真正研究过这个项目的。
在这上面,他居然列出了机场、火车站等地方平均等出租车、公交车的时间,这是他上大学时做的调研。他表示,随着以后私家车越来越多,道路也会越来越堵,出租车和公交车的等待时间会越来越长,那时候,共享单车可能会成为另一种方便快捷的出行选择。
而且,他还提出了建议,建议推出一款能放行李的三轮电动车,专门投放在机场和火车站。
这个连袁华都没想到,不过袁华觉得可行性不大。第一是三轮车占地面积太大,投放管理都不方便,而且机场就不说了,能去机场的人基本不会选择共享三轮车的。而任何城市的火车站都是城市交通网络的枢纽,出行都很方便,别人很难为了少等一会就去选择共享三轮车。
还有,从火车站出行的人是分散到城市的各个地点的,到时候共享三轮车的回收又是一件非常麻烦且极耗成本的事情。
不过,虽然袁华不看好这个建议,可对方这种开拓性的思维却让袁华很欣赏。共享单车本来就是一个前卫的创新行业,袁华本身就更倾向于让更年轻的人来负责领导。至于工作经验的问题,谁又有共享单车行业的工作经验呢?
最终,半个多小时的面试结束后袁华直接就选择了这个二十六岁的小伙,他叫曹璋。不过目前他还不一定能成为未来行的总经理,他还得去锦城学习一个星期,到时候袁华还会和他再谈一次,评判他能不能胜任未来行的总经理。
面试时间不长,期间秦雪还给袁华打了个电话,说她把秦玥说通了,这倒让袁华省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心。
袁华真的挺看好秦玥的,因为秦玥的好强,肯定会努力提升自己的。而且仅仅是监督其实并不太难,对一个行业的了解都是靠经验积累起来的,只要有人带,这其实挺快的。
中午,何家亭在酒店摆了一桌酒,为袁华接风洗尘。酒桌上,两人具体谈了一下投资细节的事。五亿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海兴将分四次且在半年内注入这笔资金。
谈好这件事后,也就没什么需要袁华亲自操心的事了,想了想,他决定再去一次上一世的学校。
还是租了辆车,到学校外的时候刚好六点过,是学生们出来吃饭的时间。
袁华没有姜清雪的电话,所以他只能在学校门口等着,他打算等到七点,如果姜清雪没出来他就回去。
可两人真的是挺有缘分的,没等一会姜清雪就出现在了学校门口,而且还是一个人。
袁华赶紧打开车门,喊道:“姜清雪。”
姜清雪转头一看,惊道:“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