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十二经络图?
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
什么是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共8条。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七经八脉
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