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河间郡舍粥(2 / 3)

归汉 左岸偏右 3325 字 2022-01-14

可以及时救治。

很明显,之前准备的地窝是不够应对可能到来的灾民的,所以,另一部分青壮便被带去开挖和搭建住人地地窝。

陈牧读硕士的时候,曾随导师去过西北边陲一个叫“地窝铺”的小地方进行野外考察。

那地窝铺果然地如其名,漫山遍野都是地窝子,那是建国初期一代先辈艰苦卓绝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奋战的写实。

陈牧根据记忆里的场景,在距城墙不远的一个坡地上,组织众人开挖地窝子。

天寒地冻,地表四尺(汉代1尺约为现在的23.1米)以上都是冻土层。斧劈下去,基本就是一个白印。

这难不住大家伙儿,拿开水一浇,就容易很多。

凿开一个宽约两丈的凹槽,在顶上架上木椽,椽上在铺上劈柴或者荆棘,荆棘之上再铺一层麦草,麦草之上糊上泥巴。做完这些顶部基本就可以完工了。

在出口的两侧用土块泥瓦砌到顶部,留可以容纳人可以通过的通道,这边是简易的门。

简单的拿木棒做个门框,方便将破被窝或者草扎的篱笆等固定在上面就算是门已完成。

在地上铺上干草,草上铺上被褥卷,基本算是大功告成。

这几道工序下来,一个可供四五个人御寒居住的简陋地窝子就算建成了。条件当然是简陋了点,但好处是不会再直面凌冽的寒风。

陈牧大概目测了一下,做这么一个地窝子,五个壮年劳力一天基本就可以完工。

于是,他将具有劳动能力的男性灾民分成了五人一组,对于一天就可以完成一个地窝子筑造的组别,每人奖励一斤上好的种子。

灾年什么最重要,那自然是可以救命的粮食。但粮食这个东西吃完了就没了,再要想吃就要自己种。

可是在八月的洪灾中,田地都没洪水淹没了,地里的庄家颗粒无收,没有种子拿什么种地呢!

老天爷爷吆,圣明的陛下派来了太子,一个肯为百姓遭受的苦难掉眼泪的太子。

太子开了粥棚,让百姓吃着稠稠的粥,不再饿肚子;那么稠粥,这辈子都没有吃过。

太子给大家饭吃,还给咱们这些苦哈哈给种子。黍啊、粟啊、麦啊、豆啊,想要什么都行。

太子给咱们饭吃,让咱们干活不是天理吗!咋还给咱们种子呢。太子爷吆老汉我给你立生牌、天天烧香!

看着灾民犹如打了鸡血的干劲,听着灾民们嘀嘀咕咕的感激,陈牧心里百感交集。善良、感恩、勤劳,这些华夏农人身上的品质代代相传,从未磨灭。

陈牧知道,要想创造奇迹,那就要给人以希望。

本就不富裕的佃农、自耕农们,让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彻底变得赤贫。没了家园、没了土地,什么都没了,包括希望。

现在有了暂居之地,有了热饭,居然还拥有了种子。等河水褪去了,那河边的滩涂,撒上这些种子,妻儿老小明年就饿不死啦!

希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是支撑着人类不断向前的动力。

希望不灭,奋斗不止!

太子爷在河间施粥赈灾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了整个黄泛区。

一时间,无依无靠的灾民四面八方涌来河间。

俗语云:人过一万,无边无沿。这岂止一万,二十万都不止啊。

看着黑压压的人群,一些掾史功曹新生了惧意。他们纷纷前来给陈牧建言,应迅速撤了粥棚,驱赶这些灾民离开河间,否则酿成叛乱之祸恐累及全郡。

陈牧听后,勃然大怒,将嚷嚷的最凶的那个治中主簿狠狠的抽了二十个板子。

治中主簿倒是有点骨气,虽然挨了打,但犹自不服,继续跟陈牧争辩道,“别驾大人,粮仓以眼睛可见的速度下降,一旦无粮可食,灾祸将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