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帘官”负责阅卷,“外帘官”负责考场事务和监试,内外帘官不相往来,有公事在内帘门口接洽。且整个阅卷过程,所有官员都必须住在贡院内。
糊名易书之后,便是阅卷了。
试卷先分送给各阅卷人员进行评阅。试卷分送,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的监督之下来抽签分配的,所以阅卷人员批阅试卷是随机的,整个过程赵昕都在当场主持。
阅卷人员将初阅后中意的卷子推荐给同考官,这类试卷叫“荐卷”。同考官就是副主考,如果他中意哪份荐卷,就会在卷上批一个“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会被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
手续繁杂,亦是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的公平,即使程序严谨,也不免出现因主观因素破坏考试公平的现象。
而且,古代阅卷的主观因素极大,为避免有才者因有不负责任的阅卷人员误了前程的,通常,考官会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权力调阅副主考官未“取”的荐卷进行复核。
赵昕虽作为主考官,不过大多都交给李维之主阅,自己则是随意抽取看看。
待全部试卷皆阅,赵昕统一归纳一遍,共取士一百二十三人。
科举事毕,赵昕不由地缓下心神,道:“此次会试参与者有三千余人,却取士一百余人,怕是难以交代。”
一般来说,参与会试的都是些“精英”,所以每次科考基本都是百中取一,已成惯例,而按此次会试规模,取士应约三百余人,可这如今,连一般尚未到达,怕是难以交代,尤其是发生变更试题这一遭事,更是无法向士子们交代。
李维之亦是无奈,上前禀告道:“殿下,第一场考试中途换题,俨然影响了士子们,心智不坚着,自是大受影响。”
“好在,第一场之后,士子们发挥还算正常,除却这一百二十三人三场皆可,老臣亦是选取二百余份除第一场较差,其余两场尚且暂可的试卷由殿下定夺。”
赵昕闻言轻轻颌首,考试半途换题,自是影响考生发挥,尤其是当本就知道考题之人,影响更是巨大,发挥失常亦属正常。
虽说不合格的人,赵昕不想录取,可你也得顾及士子们的情绪,发生这一档子事,朝廷却取士比往年少一大半,这责任,肯定都会推到赵昕身上,为将事态降低,赵昕觉得还是得按往年一般取士,百中抽一才为正理。
不过赵昕虽想如此安排,他还是得去请示崇明帝,思虑片刻,赵昕收拾一番,将已录取的试卷和李维之挑选的尚未录取的试卷一并带走,进宫觐见。
乾清宫,养心殿内。
赵昕将试卷恭敬地举起,请示道:“父皇,此次春闱共取士一百二十三人,另有两百余人考卷尚未定夺,还请父皇示下。”
崇明帝接过高贤递上来的考卷,随意挑选了几分观看,而赵昕则是老实地待着。
少顷,崇明帝拿起尚未定夺的考卷,这第一场实在是平庸,崇明帝眉头紧皱,又看了几分,这尚未定夺的试卷都是些第一场没考好的试卷,崇明帝一回味便明白了过来,于是语气淡然地说道:“太子有何想法,不妨直言。”
赵昕闻言悻悻地摸了摸鼻翼,恭声道:“禀父皇,儿臣以为,此次科举,大多学子因儿臣变更试题,影响了发挥,故此,儿臣以为,应当适当放宽取士规章,按往年取士人数录取,以安士子之心。”
崇明帝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饶有兴致地看着赵昕,询问道:“虽说学子因考场变故而导致失利,但亦是表明不堪重用,又何必录取?”
赵昕直言道:“禀父皇,儿臣以为,如今首当其要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