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扼杀在摇篮里(3 / 4)

一些,提高农用车的安全性。

除了自用之外,后桥总成也会出售给其他的企业。

但李卫东特意吩咐过,最新一代的后桥总成,留着富康农机自己使用,而落后一两代的后桥总成,将拿来出售。

永远不出售最先进的产品,也是技术领先型企业常用的一种套路。

李卫东思考了片刻,开口说道;“这个谷丰集团已经掌握了我们第一代的后桥总成技术,现在应该在研发第二代吧,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们也能研发出第二代的后桥总成。”

“李董,那我们该怎么办?要开始出售第三代后桥总成么?”杜家海开口问道。

“不!第三代后桥总成是我们掌握的最新款,也是我们的底牌,还不能推向市场。哪有一开始就亮底牌的。”

李卫东摇了摇头,接着说道;“但我们降价,第一代后桥总成,降价30,第二代后桥总成,降价20。”

“分别减价30和20,已经接近我们的成本价了。”杜家海开口说道。

“没关系,薄利多销,只要有得赚就行!”李卫东接着说:“而且谷丰集团已经做出了第一代后桥总成,我们不降价的话,客户都去找谷丰集团买了,那还轮到的咱们!”

“那只要第一代的后桥总成降价就好了,为什么第二代的后桥总成也要减价20?”杜家海不解的问。

李卫东无奈的笑了笑,这个杜家海还真是没有半点经营头脑。

随后李卫东继续解释道:“第一代后桥总成降到成本价的范围,是让谷丰集团知道,就算你研发出第一代后桥总成,你也别指望通过这个赚钱。

第二代后桥总成降价,也是要告诉谷丰集团,别花钱搞研发了,你自己花钱搞研发,根本收不回来本钱,还不如直接找咱们买成品划算!

谷丰集团是一个有野心、也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如果任由其发展的话,未来会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需要用一些手段,将谷丰集团的研发,扼杀在摇篮里!”

……

谷丰集团,董事长黄百发正在视察集团的科研站。

谷丰集团的前身是国有企业,而谷丰集团一路走到今天,也是兼并了好几家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的好处,就是比较容易招揽到高学历的人才,在那个大学生包分配的年代,大一些的国企每年都能弄到几个大学生名额,企业自然也就有了研发能力。

所以谷丰集团的科研站,聚拢了十几位大学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位硕士学历的研究生,这在当时绝对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不过黄百发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已经开始跟教育部门联系,希望可以跟附近的大学合作,搞一个研究生科研工作站。

在那个年代,能有如此眼光和魄力的国企领导,可不多见。

也正是因为黄百发有这种眼光,所以他才能将一个普普通通的工具厂,变成横跨多个领域的谷丰集团。

三年前,当地的拖拉机站经营困难,被谷丰集团兼并,然后黄百发了解到,拖拉机站之所以倒闭,是因为竞争不过农用三轮车,于是黄百发便打起了生产农用三轮车的主意。

然而农用三轮车的两大核心零部件,专用发动机和后桥总成,谷丰集团都没办法生产,最终黄百发只能像其他企业那样,花钱购买。

黄百发也明白,想要做好一个产品,缺乏核心技术是不行的。而且他经过一番调研,发现农用车的后桥总成利润不菲,于是便决定自己研发后桥总成。

按照黄百发的计划,如果能将后桥总成研发出来的话,不仅自己可以使用,还可以卖给其他的企业赚上一笔,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于是谷丰集团便投入巨资,开始进行农用车后桥总成的研发。

谷丰集团本来就有着不俗的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