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确实常犯咳疾,也不能劳累,只要略站得久一些就喊腰疼,至于不耐饥饿...”
却听帐中沈筠清了清嗓子道:“确实不耐饥饿,一饿便觉得头晕心慌,饿得狠了更是两眼发黑,不过不是近一二年才有。”
“那有多久了?”
“不记得了,好些年了吧,不过从前症状似乎要轻得多。”
“那承徽觉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加重的?”
“...差不多...从犯咳疾时开始的吧。”
“承徽第一次犯咳疾,是什么原因?”
落英答道,“有次不慎呛了水。”
“呛水?”
“呃,是落到湖里,呛了许多水。”
“什么季节?”
“仲秋”
只见陈景行沉吟片刻,又问了些诸如日常饮食,睡眠等细节的问题,最后似乎还想问什么,却又有些犹疑的迟迟不肯开口。
萧琮道:“陈大人还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吧。总要弄清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陈景行这才压低声音问道:“承徽从前...是否服食过大量凉性汤药?比如...比如...”他言语间,仍是十分踌躇,比如了半天,还是觉得不好直接问出口。
众人皆把目光投向幔帐,等着帐中人的回答。
过了许久,才听沈筠幽幽道:“避子汤。”
陈景行等到这个回答,长吁一声,点点头道了声,“这便是了”。就起身向萧琮躬身拱手,又做了个请的手势。萧琮便跟着他来到外间。
一出来,陈景行先迅速写了个方子交予落英,嘱咐了几句煎药服药的注意事项,便走过来向萧琮拱手道:“殿下毋需太过忧心,承徽的病虽不轻,却并非全无转圜的余地,只要今后遵从医嘱,仔细调养,还是可保长乐无虞的。”
萧琮听毕,一直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只听那陈景行又道:“只是这药方臣要回去再斟酌斟酌,写好后便和医嘱一起交予高公公吧。”
萧琮听完便面色又沉了下来,连陈景行都说要斟酌斟酌才能开得出来方子,可见病情之重。
只见那陈景行说罢,思忖片刻又道:“承徽的病需要长期调养,臣不能每每前来,却可为殿下举荐一人。众医官中,有一人姓徐名渊字子健,是臣的徒弟,医术尚可,殿下可差人寻他来为承徽请脉,这样臣也能随时向他了解承徽的情况,方便开方诊治。”
萧琮听罢面色稍霁,忙对陈景行微微欠身,拱手一揖道:“陈大人仁心仁术,本宫在此拜谢。”
陈景行连忙长揖回礼,口道不敢,又再施礼告辞,萧琮便亲自送了他出来,陈景行想了想,边走边道:“殿下不必太过忧心,承徽此番咯血,其实是好事。”
萧琮闻言,精神一振,不由得问了句:“此话怎讲?”
“承徽体内原本寒毒淤积,平日又喜食温辛之物,两两相较致使阴阳两亏,五脏俱虚,此番被参丸等烈性补阳药物一激,又兼与殿下争执一番,气血翻涌,才会咯血,刚才殿下也见到了,吐出的血颜色暗沉发黑,可见是之前便淤积在体内的寒毒,承徽每犯咳疾,其实都是身体的排异反应,想将那寒毒排出,可叹一般的医者只知压制,不知疏导,才会让那寒毒越积越深,此番承徽仁心之举,却机缘巧合地将那寒毒排出许多,因此臣才有了万全的把握,否则还真是...”
萧琮越听越觉得背脊发凉,内心不住道,幸好、幸好。
此时已到竹舍门口,陈景行施礼道:“殿下留步。”见萧琮止步,却下意识地回望了一眼,便道:“殿下方才说与承徽起了争执,那此时便让彼此冷静冷静吧,这医嘱第一紧要的一条,便是不可大喜大悲,切记切记。”萧琮闻言,对陈景行再施一礼道:“再谢大人。”便令高启年将他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