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是,我承认, 为了钱,为了地位, 类似的事发生过不止一次。但在我们两口子这里,行不通的。”
万永亮便一时不知道怎么接嘴了。
他不算远芯原始的创始团队——因为第一批人全是纯搞技术的, 但他却算得上是远芯整个企业体系的第二号人物——陈静上马之后, 立刻就招了他。而他一入远芯,便成为整个远芯除了苏星河教授之外年龄最老的员工。
俗话说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
混迹过单位的万永亮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头脑,也有清晰的局势判断能力以及识人的本领。
他这样的本领, 亲眼看着苏远山从十七岁的少年成长到现在,对苏远山, 他自然比旁人有着更多的理解——这个理解就是, 不要试图用常识去理解山总。
有时候,他甚至有种错觉,山总这一副年轻的躯壳中,隐藏着一具比自己还要苍老成熟的灵魂。
于是万永亮便想到了今年发生的一系列国际上发生的事件:“说到叙事方式(其实是ysxt),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互联网上啊,比的就是谁的嗓门大, 谁的听众多……”
苏远山笑了起来:“可不是么, 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两件事。第一,避免单一语言互联网的区域网化。第二, 避免被人家的大嗓门给喊晕了。”
“但现在……人家的嗓门很大啊。”万永亮便叹了口气:“人家有先天优势。”
“嗯,没事,慢慢来, 我们也有大嗓门。”
万永亮便咳了一声:“好像就你的嗓门大。”
苏远山哈哈一笑。
是的,纵观国内,就他的嗓门最大,且愿意听的人最多。
别说国内,就算全世界,崇尚强者也是大多数。
“说道嗓门,下个月我要去隔壁三哥那边访问一圈,你看能不能安排几个人跟新闻。”
“嗯?具体什么时候?”
“没确定,20号左右吧。”说着苏远山感慨道:“过去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在那边的投入没怎么用心,搞得今年在金砖会和前不久的上合会,那边的领导都在吐槽了……”
——因为hk数码港的崛起,形成了整个东南亚的科技特别是互联网科技圈的缘故, 再加上苏远山一直都默认dia是硅谷那边的人才库,以至于他忽略了,在现在的历史线上,其实硅谷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是被削弱了的。
在记忆的历史中, 全天下只有一个硅谷。但现在……非但有省城这个东方硅谷不说, 也有数码港这个东南亚硅谷,以及在希拉克先生的大力推动下,以远芯为首的各路资本下打造出的里昂硅谷……
特别是里昂。
在错过了硅谷、省城、数码港之后,老美资本终于不愿意再错失这一次互联网风口了。于是在确定了远芯以及国内资本开始与欧洲资本结盟,要再造一个高科技新城后,北美资本开始蜂拥而至。在极短的时间内,里昂便获得了大量的资本,无数个it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这么多的硅谷,自然而然地便让加利福利亚湾区逐渐失去了辉煌。
而一个事实是,dia还是有人才的。
因此,远芯这次便借坡下驴,打算在班加罗尔建立一个研发中心,同时也会顺便考察一下,如果条件还行,那么不排除带着一票互联网企业过去发展。
而苏远山也应邀以学者的身份去几个大学进行访问。
……
……
八月,叶如黛回到国内。
面对着苏星河教授前往首都的事实,一家人认真地讨论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张秀云陪着苏星河教授前往首都上任。
至于两个小孩,小暮已经很懂事,且能够自理,在有保姆的情况下,完全不用苏远山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