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只能实现0.5微米的精度。”曲慧紧缩着眉,凝望着苏远山道:“而且,精度越高,摩擦系数和阻尼作用就越强。我有点担心,它在未来能不能追上光刻机的步伐。”
“我给你坦白吧,目前首精上下普遍都很振奋——我虽然也高兴,也知道不能泼冷水。但如果工件台无法用在最先进的光刻机上,那它的意义就少了许多。”
“还有一点,我们目前的工业基础,只能允许我们做到这个极限。”
苏远山沉默地听着曲慧的介绍,终于明白了她的忧虑在哪。
几秒后,苏远山微笑着摇头:“曲慧姐,其实你们已经很厉害了。”
他这句话不是安慰人,而是真心这样认为。
虽然他很少直接去首都精科那边,但各种支持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要什么协助给什么协助,就算要机床,他也在前年的时候费尽周折地搞了一台。
所以,双工件台名义上是首都精科一个企业搞的技术,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由原首都精密仪器研究所,远芯,志远,清华这四方巨头联合进行的一次技术攻关。
从阵容上,这个团队就已经堪称豪华了。
要知道,搞机械,特别是精密机械,它不比搞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可以叫嚣“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但机械设计还真是,你能想到,但基本上办不到。
双工件台的构思说白了,就如曲慧所说的那样,源自华罗庚老先生的统筹方法——就是在等待烧开水的过程中就把茶杯洗干净,茶叶拿出来丢进杯子里,顺便还拧着暖水壶在一旁等着,只要水开,马上就能泡茶,装水,一气呵成。比等水开了再去找茶叶洗茶杯要节约很多时间。
但真要实现起来却不简单,毕竟这是两个工件台的协同配合,而且要保持高速运动下的0.5微米的运动精度——其难度相当于在两架并肩飞行的飞机上,其中一架飞机伸出一根杆子,在对面的机身上刻0.5微米大小的字。
至于为什么曲慧会在取得如此的成果后依旧保持冷静乃至忧虑……苏远山完全能够理解。
因为曲慧刚出校门就进入了远芯,亲自参加了eda的诞生,又亲眼见证了远芯在各个领域的崛起。
说白了,就是曲慧所参与,所看到的,全是世界顶级的技术成果。
双工件台虽然出来了,却无法给国产光刻机带来本质上的技术飞跃。
她不甘心。
“这样,曲慧姐,我给你指一条方向。”苏远山不知道双工件台技术接下来要具体往哪一边走,但苏远山却知道双工件台的未来在何方。
“嗯?你说什么方向。”
“目前工件台的最大难点还是在于高速运动下所导致的一系列麻烦,所以……如果要把目光瞄准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瞄准到纳米级精度的话,我认为,只有一条路,就是磁悬浮。”
“磁悬浮?”曲慧闻言一怔,直愣愣地望着苏远山。
郑振川也惊讶起来:“小山,磁悬浮能用在工件台上?”
“不是磁悬浮能用在工件台上,而是工件台要摆脱摩擦和阻尼的桎梏,实现超精密运动控制,在现有的自然科学和机械空城的框架下,就只有磁悬浮这一条路。”
曲慧沉默数秒后慢慢点头,喃喃道:“是了,磁悬浮技术可以最大作用地发挥我们的运动控制模块的优势,避开短板。”
“可是,那个难度怕是有点大吧?现在有没有超精密的磁悬浮运动控制案例和方案?”郑振川则想了想,迟疑地问道。
“不知道,但管他呢!”曲慧吸了口气,整个人瞬间振奋了起来,望向苏远山道:“小山,你真觉得那是个方向?”
“我能想到的唯一方向。”苏远山郑重点头。
有了新方向的曲慧再无心交谈,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