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派孙策讨伐庐江太守陆康,陆康“受敌二年”后,在195年被孙策攻陷。
《后汉书陆康传》: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攻康,围城数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受敌二年,城陷。
《三国志孙策传》: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
孙策曾先后向袁术求要九江太守、庐江太守,或许出于孙策为九江或庐江后,袁氏就几成孙家班,袁术并未答应孙策的要求,而是以陈纪为九江太守,故吏刘勋为庐江太守,但对才20岁的孙策来说,机遇总是有的。
二、孙策的机遇,帮助吴景讨伐刘繇
195年,同样从徐州而来的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渡江,屯兵吴郡秣陵县,奉刘繇为盟主,导致吴景、孙贲等人连年不克。吴景等人的受阻,倒是给了孙策机会,孙策就此孙策向袁术申请“乞助景等平定江东”。
《江表传》:时彭城相薛礼、下邳相笮融依繇为盟主,礼据秣陵城,融屯县南。
袁术于是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孙策传),让其渡江帮助吴景等人。有趣的是,孙策从寿春赶往历阳,而其母亲却从历阳往北迁徙至阜陵,换句话说,孙策有可能把母亲抵押给袁术当人质。
《三国志孙策传》: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历阳,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孙策率其父孙坚部曲千余人从寿春出发,抵达江北历阳时,已有五六千人,便渡江赶往战场,袁术讨伐军队很快就击破刘繇、薛礼、笮融等人,夺取了丹阳北部、吴郡西垂,而刘繇等人辗转逃亡豫章。然而史料记载到这里出现了转折,是孙策让“景、贲到寿春报术”,而不是孙策回寿春。
《三国志吴书妃嫔传》:从讨刘繇,繇奔豫章,策遣景、贲到寿春报术。术方与刘备争徐州,以景为广陵太守。
实际情况嘛,应该是袁术调遣吴景、孙贲等人回去帮忙打徐州的刘备了。传主出于美化作用,强调了孙策的地位,此时能指挥吴景和孙贲,仔细想来,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