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之后,立刻开火射击。
所谓的作战方案,基本参考东方白二次进入零号畸变区时的经历。
一只恐人成功冲到装甲车附近,一刀刺穿装甲车,猛地向下一划,就在装甲车上切开一道两指宽的刀痕。
可还没等他更进一步,另一辆装甲车上的小口径速射炮已经瞄准恐人开火,逼得恐人马上跳开,险而又险地避开了炮弹。
另一只恐人就没这么幸运了,连续被七枚炮弹命中,立刻惨死当场。
还有个倒霉的恐人,选中的目标不是装甲车,而是一辆披着反应装甲的主战坦克。一刀下去,没能刺穿装甲,反倒爆炸的反应装甲炸飞,光弹片就挨了十几块。
相似的场景在多个方向的多个战场中上演。
纵观全局,双方的损失半斤八两,谁都不比谁强到哪儿去,可人类的长处在于远程火力,大炮才是消灭敌人的大功臣。
敌军分散之后,炮兵的作用大幅度削弱。
进入正面交锋之后,各个方向率快速上升,拉平了双方的战损比例,否则军方的数据要比现在好看得多。
前方的损失惊醒了指挥中心的大佬,林学栋迅速调整战术,命令各个方向不必急于前进,更不必拘泥于战前的作战方案,这一仗最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尽最大努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不管飞翼还是恐人。
参战部队开始有计划地拉开距离,远离危险区域,尽可能远程解决。
修正作战方式之后,前方的战损率开始下降,当双方脱离接触,恐人的损失开始增加。
这个时候,经过首轮接触的全力打击,空中的飞翼所剩无几,直升机梯队稳步向前,为停止的锋线空中掩护。
空地双重打击,恐人越发吃力,而军方则越来越得心应手,众多恐人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接二连三的损失,令恐人意识到不能再继续僵持下去,于是恐人主动后撤脱离接触,寻找有利地形重新建立阻击线。
他们的作战目标不是和军方死磕,而是拖住军方的有生力量,为主力攻占零号基地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