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善的代表人物自然就是孟子了,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他是儒家仅次于孔子的存在,地位无比的崇高。
性本恶的提出者乃是荀子,但除了荀子之外,还有一些厉害的人物,主张性本恶的观点,在当时的影响力是极大的,其中就包括一名叫做告子的人物。
在人族的历史之中,有许多先贤级别的存在,思想可能不一样,但不能妨碍他们的伟大。
这些先贤,往往都有著作流传下来,并且照耀古今。
这位告子,让很多人都感觉到陌生,实在是因为,到现在,关于他的记载已经很少了,之所以很少,大概是因为,他没有著作留下来吧?
那么,这位告子到底是谁呢?
关于告子有不同的说法。
说法一:告子是混乱时代的思想家,曾受教于墨子,有口才,讲仁义。
说法二:告子本人无著作流传,因此也有其人纯属杜撰一说。
其实苏毅觉得,告子应该是真的存在于世的人物,虽然他的记载比较少,但并不能否认过去的一些事情。
那么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提起告子呢?
这是因为,告子就是人之初性本恶的坚定支持者,信仰者,传播者。
在那个思想碰撞的年代,他这种狂热的性格,确实很容易吸引许多的人,认同他的观点。
在思想碰撞过程之中,孟子曾经与告子就发生过几次的辩论。
而这些内容,记录在了《孟子·告子》一文中。
这是流传下来的,告子仅有的言行。
正是与告子的辩论之中,孟子提出了四端之说来反驳人性本恶的观点。
因此,想要确定孟子何时提出了四端之说,需要确定孟子是何时与告子进行辩论的。
想要确定这件事情,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时间太漫长了,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孟子不是与告子辩论了几次吗?
辩论的具体时间点是不一样的。
那么,孟子又是在哪一次辩论之中提出的四端之说呢?
这也是一件让人疑惑不解的事情。
因为没有哪本书上,具体写过孟子是何时提出四端之说的。
一切都只能靠推测。
苏毅在草稿纸上写下了孟子,四端之说,人性本善等字。
另起一行,写下了告子,人性本恶等字。
由于告子的记载比较少,所以想要找到太多他的信息确实很困难,不过《孟子》之中多少有一些记载,此外苏毅在圣王坠的几本书籍之中,也看到过告子只言片语的介绍。
告子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人性和水一样,“水无分于东西”,性也“无分于善不善”。“以人性为仁义”,犹如“以杞柳为桮桊”。这个言论,见《孟子·告子》篇。
苏毅从圣王坠之中的书籍之中,读到过另外一些关于告子的事情。他以木材作成器皿为比喻说:“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反辩说:“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在另一回辩论中,告子用水作比喻说:“性,犹湍水(急流的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反辩说:“水信(诚然)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比《孟子》一书之中记载的更为详细!)
又一回辩论中,告子说:“生之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