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于是孟子写出了《鱼我所欲也》来阐述自己对于义的看法。
同时又将“羞耻心”上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朱熹解释:“羞,耻己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
这说明羞恶之心是一种情感意识,是一种防范错误的意识,能够促使主体控制自然欲望和负面感情,不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同时,孟子希望人们能够把人性的善端“扩而充之”,发扬光大。“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性之善扩而充之,包括对己和对人的内容。对己是彰显人的本性,不断完善人格,否则就是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苏毅聆听着这位儒道先贤的讲解,这位儒道先贤不光从人性,善恶,羞耻心等方面讲解义之道。
还从人格,敬长,灵魂等等方面,来阐述了义之道。
苏毅原本以为自己对义之道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听了这位儒道先贤对义之道的解读之后方才知道,
越听越感觉义之道真是博大精深。
之前对于义之道的理解,简直就像是沧海一粟一样。
而如今,听到这位儒门先贤的讲解之后,苏毅甚至感觉自己的精神都得到了极致的升华一般。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舒服了。
义之道开始凝聚文胆。
文胆很特殊。
乃是一种意志,一种思想,一种大道。
人有两海。
分别为丹海,文海。
妖魔修丹海。
读书人修文海。
文海之中凝聚文胆。
文海在哪里呢?
文海在腹部左侧的位置,乃是人体形成的神秘构造。
此时此刻。
苏毅的文海之中,出现了一团氤氲的能量。
隐隐约约可以听到,一阵阵读书声,从这团氤氲的能量之中传出。
这团氤氲的能量,就是义之道凝聚而成的义之文胆。
传闻说,随着文位不断强大。
文胆也会发生蜕变。
若是能够成为半圣的话。
文胆之中甚至能够凝聚出“神”。
神是什么?
《皇极经世》:天之神栖乎日,人之神栖乎目。
《书·大禹谟》:乃圣乃神。《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王弼云: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
《孟子》: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所以从儒道的传承上来看。
神乃是一种精神力量构造而成。
这也是儒道不信各种神明的原因。
在儒道强者看来,当他们的文位达到一定程度,身体内的文胆,可以孕育出来神。
而外面传说的那些神,都是天生地养,代表着天地意志,高高在上的存在,这与儒道的思想是相违背的。
儒道自然不可能承认“神”的存在。
而事实上,确实有许多邪魔外道,借着神的名义,愚昧大众,所以这些年儒道捣毁了不少神庙。
凝练出义之道之后,苏毅心情相当不错。
五常为至高圣道,凝其一,将来便有成圣的希望。
这是圣道根基。
当然,这里所说的,将来有成圣的希望,并不一定真的能够成为圣人,因为成为圣人不光与根基有关系,还与许多方面有关系,比如后面的各种经历,对于儒道圣典的领悟等等等等方面。
可是无论如何,在塑造根基的时候,一定要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