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事态紧急,老柳村,白旺镇,以及沿线各村各镇,凡民被紧急召集。越是夜深,越是灭蝗时机,这个时候,凡民仙民都必须履行义务。
老柳村凡民按户数分成八组,守八方方位,仙民林月末巡逻协同。
古人云:“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
老柳村家家户户带上几筐煤炭,各寻几处低矮地块,燃起熊熊篝火。
俗话中说的“飞蛾扑火”,就指的是昆虫见到火光,不断接近,最终丧命火中。
而蝗虫趋光性非常明显,很容易利用,一见到这火光,那黑漆漆的大漠深处,立刻有了动静。
夜风里头,梭梭树树丛处,无数未成年的蝗虫若虫出现,开始聚集,互相撞击,互相摩擦。
阵阵令老柳村村民毛骨悚然的刷刷声音响起,俗称蚱蜢的若虫尚不能飞行,铺满沙土地面,摩肩擦踵,挨肩叠背,密密麻麻,以缓慢的速度向着篝火亮光处爬行。
这种撞击和摩擦释放出一种“群聚信息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孵化若虫加入这支大军。
林月末在各地篝火处,用那尖角长菱盾,施展法术,挖出深深壕沟。
壕沟深达六尺,宽越三尺,无法飞行的蚱蜢一旦跌入,跳跃不出,待时机成熟,即可复土掩埋。
忙碌同时,林月末见得那天空上,不时有几道各色剑光飞过,去向沙漠东南北三个方向。
必然是护法队筑基师兄师姐,与那白旺镇巡逻队,担忧外界修士趁乱而入,连夜进入大漠,增强巡查守护人手。
都是蝗虫啊,过境时一模一样,寸草不留,林月末叹道。
既然外部边界或有情况,林月末担心有修士可能已经入境,在外过夜,不见得安全。
有心放了老柳村凡民回家,自己守护巡逻着全村周围的几十处篝火,也是可以。
召集村民,叮嘱他们,明儿白天还得用那抄网扑打击杀,更加辛苦,今天先回去歇息。
听林仙民这么一说,人困马乏的村民,倒是来了精神,忙了半夜,总得有点收获不是。
大家都拿出家伙,准备盛一些蚱蜢回去,油炸蚱蜢,所有人都曾经吃过的,脍炙人口啊。
做法简单,只需油锅烧至四成热,投入蚂蚱,炸至金黄色就可捞出。
味道又酥又脆,营养高,增进记忆,止咳平喘,好处多多。
林月末听了村民这一解说,苦苦一笑,这道菜自家在红月谷学习植护时,有所耳闻。
读书人甚至把这道菜叫做飞蝗腾达。
平常散居的蝗虫自然可以入菜,但现在情况却是不同。
林月末干脆把村民叫到一处,细细解说道:
蚱蜢一旦聚集,便形成了一种群体防御机制。
这时候,群居蝗虫体内产生大量毒素,而且毒素不至一种,而是两种。
林月末抓过几只蚱蜢,直接示范。
用针扎了之后,这几只蚱蜢遇到危险,立刻释放出一种浓烈的奇怪气味。
这样演示一番后,林月末继续解说道:
这个气味就是蚱蜢的毒素了,着实是吃不得,一旦吃了,虽不至于致命,呕吐头晕腹泻却是免不了。
这种群集蝗虫,不光是人吃不得,就连鸟兽都不能吃不会吃,包括老柳村绿头老鸭。
所以一旦有蝗灾爆发,就几乎是没有天敌上去遏制,后果极其惨烈。
那么,村民们只能两手空空回去休息,但毕竟学到了一点道理,也算是有所收获。
几十处熊熊篝火点亮了黑夜,林月末躲在暗处打坐,并不现身。
神思仔细观察着本村五十里范围内的草植,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东土佛宗旗下三岳门外门弟子雷庆新身着黑衣,弯腰低头,以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