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自我与社会(全书完)(2 / 3)

,压制自我表达。上次的辩论赛的局长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表述自己的看法时,他们会感到疑惑、甚至愤怒。

“他们感知不到自身所处的文化,正如鱼感知不到水的存在一般。”

顾清越笑了,那面容宛如神使。

“那么,作为以「自我」为中心目标的你,是否又感受到自身所处的文化?

“在我看来,你这种自我观,增强了对自我表现和自我利益的追求,这一类个体解放恰恰使个人主义陷入了困境,造就了大批表现型和功利型的个人主义者。

“福柯曾说过,现代人在服从中自我监视,从而在主动选择自我控制之中获得「主体性」。”

林行知没有反驳,他知道两人的观念是截然相反的。

语言,偏偏又是不具有共同价值的一种传播媒介。

很难说服真正具有独立自我的个体。

“我有一个猜测,你这种自我观的形成,是因为你认为自己确实是变异的不正常人,所以才觉得每一个个体都应该保持独特。”

听完顾清越的这句话,林行知许久没有变化的情绪再一次失去了控制。

理性告诉他,顾清越的说法是正确的。

可心中有一个感性的看法却在不停的诉说,眼前这个女生在蒙骗你。

个体,本就应该保持独特!

顾清越没有在意林行知的变化,自顾自的说道:“你不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从未有人说过心理学是一种公理,它与物理数学不同,心理学是人的理论,而不是自然的规律。

“换言之,心理学是否了一整套知识,为建构自发性服从的主体出谋划策,并成为维护社会既得利益阶层的技术系统?

“比如,当心理学和工作相互结合时,心理治疗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达成员工对工作的适应。已经有不少公司开始运用心理治疗技术使工作环境充满「人情味」的氛围,从而提高人的生产性。”

林行知再一次沉默。

是啊,自己为什么就没有联想到这一点呢?

心理学知识所形成的心理量表测试、智力和能力测试,实质上都是实现对人的管理。

虽然心理测试和心理学、精神医学结合之后经历了形式化的科学主义改造,但对个体的心理测试始终是被规训权力所塑造的

在这意义上,以测试、面谈、询问、会诊等形式开展的心理治疗并非是科学的,它们不过是从传统的规训权威中夺取了其中对“个人问题的管辖权”而已。

“你这种自我观,已经将道德相对主义化了,认为个体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的道德基础,否定道德的公共性意义,从而造成了个人生活与共同体生活之间的过度分离。”

顾清越莫名的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组织制度、政治规范、社会身份等因素构成了支配力的源泉,当人们以为命运在自己手中、在各色管理机制下奋斗时,却已经步入了陷阱。”

看着顾清越那一闪而逝的脆弱表情,林行知不知为何升起一股莫名的情绪,双手径直搭在了顾清越的肩膀上。

说道:“我想,或许我具有帮助你的力量。”

顾清越没想到林行知如此大胆,精致的面容一瞬间就被染红了。

不过,顾清越很快就稳定好了情绪,当即拍掉了林行知的双手。

“你别误会,我爷爷很小就教会了我慈悲仁爱冥想,应该是因为这一点,我才对他人的想法比较敏感。

“从我与爷爷做过的实验来看,慈悲仁爱冥想能增强颞顶连接区、内侧前额叶皮层、颞上沟等大脑区域的神经活动。

“不仅如此,我还通过实验心理学的一种「错误信念任务」来评估这种思考他人思想的能力,确实是有很大的提升。”

看着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