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口中的硬糖嚼碎。
饥饿感没有缓解多少,但林行知没有选择进食,稍作调整便打算收集运动状态中的血样。
庆幸的是,随着运动的开始,林行知的饥饿开始逐渐消失。
不过,当运动持续了半个钟头后,林行知的饥饿感又开始浮现。
两者之间,并没有感官上的差异,似乎都是肚子饿了。
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深夜三点,林行知已经将所有样本进行了分离,将分离得到血清分装并用液氮将其速冻,最后置于70c保存待测。
当然了,林行知想要独自完成代谢网络图谱模型,并没有这么简单。
代谢网络模型中,有的代谢物可以通过仪器以及昂贵的生化试剂,直接测得并计算通量。
然而,有的代谢物却无法直接从血清中测定。
不过,对于这些不可直接测定的代谢物,可以通过代谢工程中的代谢通量分析进行间接的推导。
也就是通过对胞内代谢物中的所有中间代谢物做拟稳态假设,约束性线性方程并求解,便可以将不可测的代谢物变量通过可测的代谢物线性表示出来。
直到得到所有代谢物的代谢水平。
代谢物浓度的测定方法采用酶法进行,这就需要老伙伴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了。
......
(忽略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活性测定的实验流程)
(忽略考马斯亮蓝法进行蛋白质的含量测定)
......
第二天清晨,林行知才分析完一部分血清样品。
看了看时间,林行知吃了一些食物,便躺回床上休息。
虽然,林行知的实验并不是在研究普适性理论,可以个性化忽略一些微末细节,比如熬夜对生理代谢造成的影响。
但这并不代表,林行知可以一口气将整个实验做完。
基础代谢的生理状态模型,至少需要林行知处于正常的苏醒状态,而不是熬夜过后的疲劳状态。
直至下午三点,林行知才被闹钟唤醒。
为了确保正常的基础代谢,林行知破天荒地睡足了九个小时。
苏醒后,林行知醒了醒神,抄起早已摆放好的采血针对着手臂戳去。
这一次,林行知连止血带都没有绑,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了。
采集好血样,林行知再一次投入了实验之中。
实验过程,可以说是比较枯燥的,也就比流水线工作多了那么一点儿门槛。
不过,林行知超强的控制能力,能让他时刻保持着较高的兴致,全程没有感觉到丝毫枯燥。
甚至还能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对实验结果的期望,然后越来越上头...
花了将近三个小时,林行知才将基础代谢的生理状态模型完善。
就在林行知准备将实验得到的四种生理状态模型,重构「人体代谢网络图谱」时,脑海中却突然冒出了一个新奇的想法。
自己似乎可以不用借助计算机,大可将得到的模型数据统统塞进大脑之中,然后尝试能否通过大脑特殊的计算能力,得出一些结论。
如果能出现「涌现」现象,绝对能得到更全面的答案。
较比计算机分析需要对代谢网络进行筛选(代谢库受限),大脑超强的并行计算能力,则没有这种限制。
至于记忆力,这一点林行知还是有足够的自信。
想到这儿,林行知也是说干就干。
不过,没有优化筛选的代谢网络是极其复杂的,为了防止大脑过载而出现不测,林行知准备通过静脉输葡萄糖溶液来维持能量的供应。
不仅如此,林行知还特意给自己打了一针胰高血糖素。
“不知道会不会有超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