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有趣的人(3 / 3)

客观事实,这些才是林行知对这个年龄阶段所建立的心理人际模型。

第一次,林行知对同龄人产生了好奇心。

社会认知心理学入社申请表。

林行知没有多想,快速的将一些资料填好。

少女接过申请表,脸上礼仪式的笑容消失不见,这似乎才是她真实的常态。

“认识一下,顾清越,国际一年级实验班。”

“林行知,普高二年级重点班。”

......

走出了小小的活动室,林行知隔着窗户再一次看了一眼这位叫做顾清越的少女。

不知为何,林行知似乎感觉到了一种别样身形美。

这种美,源自谐和。

它,不同于华夏历史上的任何传承。

儒家,将人体视为一个实践价值规范的场域,是一种“心”对“身”的束缚。

道家,起始于庄老哲学,要求人们抛弃生命基本形式,以求得永恒变化的“气”和生生不息的“道”。因此,他们也排斥身体的感性形式。

可以说,儒、道、释合流的精神统治,一方面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另一方面,也严重地压抑着人性的自由舒展。

所以,在漫长的封建年代里,尽管我们有过汉唐的开明时期,创造了丰富的宗教艺术和世俗艺术,但是,几乎可以说没有严格意义的个体艺术出现。

身体美,可以说是认知性的突破。

在林行知眼里,身体美,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精神方面的蕴藏,更能表现内在的情感与意志。

换句话来说,对身体美的崇仰,不单是美丽外表下的形,而是那好像使人体透明发亮的内在光芒。

少女在林行知眼中,就仿佛黑夜中的明月,虽说还未到圆月之日的中秋,却也让人感觉到一种自然身体与心灵精神,达到统一的谐和美。

走出了扬致楼,林行知深吸了一口气,不由自语道:“有趣的女生。”

此时,顾清越正看着林行知填写的入社申请表,脸上多了几丝狡黠与好奇。

“担任过副社长,看起来是一位挺有趣的男生。”

ps:后文写了近五百字关于美学与我国古哲学的探讨,说的比较简陋,也不知道读者能不能有所共鸣,如果觉得只是在凑字数的话...

你来打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