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父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1 / 2)

过了正月十五,乾隆皇帝南巡的队伍就浩浩荡荡的出京了。

这是乾隆的惯例,不同于康麻子六次南巡啥时间都有,二月、九月不定时,乾隆却是从第一次起就把时间定格在了正月。

可能是因为他要欣赏江南三月那段最美的风情吧。

而因为正月里的运河还未开封,所以出京的大部队是先走陆路的,到了苏北之后,准确的说是过了宿迁的黄淮交口处,这才改为乘船。

那之前沿途路上可都是有大批军兵护送的,队伍中更跟随了说不清的车辆。

因为沿途路上的一应所需,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包括药材在内,那都是内务府和督办大臣事先前就敲定好的。

全从京师运及不现实,但一路上沿途采买更加不安全。皇帝除外,乾隆打第一次南巡开始就大肆收底下人的孝敬了。

他嘴上说着力屏浮华,时时思物力之维艰,事事惟奢靡之是戒,实际上做出的却是另外一套。一路上广布行宫,陈设古玩,各地官府大肆挥霍财力物力采办各种名肴特产,乾隆对他们的奉承献媚,不仅不加阻止,反而重金奖励,凡建有行宫的,各“赏银二万两充用”。

所以保证皇帝这儿的一切用度安全,内务府还是有这个力量和准备的,但他们显然无法彻底顾全了所有人的日用品。

要知道整个随扈的后妃皇族、王公大臣、侍卫官员就高达两千多人,算上诸臣家眷奴仆,这数量少说也要翻一番,而沿途上护卫的军兵就更多了,之前不说,仅仅这次乾隆护卫左右的兵马就不下万人之众。

内务府只能事先选出几个定点来,早早的吩咐地方官负责督办,以便最大化的保证安全。

但是赵亮相信,他们就是准备的再精心再精细,也挡不住有心人的窥视。

“还不到那个时候。”

拍了拍乌三娘的手,赵亮伏在她耳边小声的说着。在周遭人群的眼中,这就是一对很普通的小夫妻在说悄悄话。这皇帝御驾就在眼前的情况下,这事儿多了去了。

乌三娘手下现今能抽调一批精华力量不假,甚至这些人一个个都能豁出命来跟满清拼了。

可这样的人,赵亮绝不会轻易牺牲了。

“只需要做出点小动作,叫鞑子精神精神即可。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这番乾隆南下必抵曲阜,我已经为他准备下一顿大餐了。”

说着扯了扯乌三娘,两人就随着大流一块跪下了。

嗯,这周边的老百姓跪的还是有两分真心的,因为乾隆一路南巡虽然害得地方不浅,但好歹也给地方州县带来了一些福利,比如减免税赋,豁免之前积欠的钱粮等等。

而且这乾隆刚入齐鲁地界就平了一场小冤案,发配了一个知县,这事儿对乾隆来说虽只是一桩小事而,可在民间还是能引发不小的轰动的。这证明了皇帝老子是爱民的么。

曲阜乾隆是必须去的,不为别的,就只为了撑一撑风雨招摇中的孔家。

自从当初事后,这两年孔家的日子可难受的很。

银钱上的损失根本无关大碍,重要的是名誉上的折损。别看明年似乎已经风平浪静,但老百姓不是金鱼儿,大家都是有记忆的,纵然没人说起了孔家的龌龊事,可谁要一提起孔家来,那记忆转瞬就都涌上心头了。

这就跟王宝宝与那位马夫人一样,就是到了20年,一提起原谅帽,可不就又想起他们了吗?

亦或是做头发的某位?

孔家现在就是这样。

事情似乎很快就不见了,很快就风平浪静了,实则是深入人心了。

而百姓之间是如此,士林之中就更是如此了。

别看大家都避讳如深,谁都不会公开谈论此事,但大家谁的心底里又不清楚呢?

何况不公开谈论,那私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