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相得益彰(2 / 3)

重返1977 镶黄旗 3403 字 2021-11-04

/i

特别是“阿花”,她是专门做包的。

刚靠着洪衍武设计的“腰包”大赚了一笔,把五六个人的小作坊扩充到了二十个人。

紧跟着又在“大岛茂包”上再接再厉了一把。

等这笔买卖一做完,她的雇员已经达到了三十个人,又租了一个仓库当厂房,真的办起厂子来了。

最近呢,因为京城上演《街上流行红裙子》这部电影。

洪衍武再次下令从花城进了一大批红裙子来京城销售。

不用多说,就凭反应迅,又吃了头一口鲜。

可以说眼下满京城的红裙子百分之八十是他的货。

想想看,在这追流行根本不动脑子的年代,这个大家平时没什么购物时间的年代,买卖还能不好吗?&;1t;i&;1t;/i

至于饮食摊位,那就更容易解释了。

像“馄饨侯”、“馅饼周”、“炒肝赵”、“茶汤李”、“奶酪魏”这样的京味小吃确实是味儿好,又有名气。

按理说应该属这些有名有号的摊点买卖最火才是。

可问题是作为国营小吃店来说,各方各面受限制的地方太多了。

别的不说,对这么一个新开张的夜市,领导就不可能太重视。

还有职工积极性的问题呢。

他们又能派几个人手来,占多大的摊位啊?

另外当年缺乏冰箱、冰柜这样的冷藏手段,大部分活计,在夜市都得临场现张罗。

而且小吃这东西吧,讲究精工细作,那和快餐还不大一样,不可能太快了。&;1t;i&;1t;/i

这样一来,国营小吃店们的品种相对单一,人手又不足,如果面对十几二十个人还算应付得来。

要是要是动辄几十口子,乃至上百人的蜂拥而至,那就出能力范围之外了。

反过来,“大食堂”的师傅们就不一样了。

从资源上来讲,洪衍武是厂子行政科的副科长,庞师傅是大食堂大拿。

北极熊的人造冰,各种家伙什、外加啤酒汽水,连带运送人员。

洪衍武以权谋私一下,通过调配服务公司的汽车,就全给送到夜市去了。

晚上需要准备的食材呢,甚至在大食堂的班儿上,庞师傅就带着大伙儿依次准备好了。

那真是要多方便又多方便,光这阵势、后勤就不是其他摊位能比的。&;1t;i&;1t;/i

从工作态度上讲呢,大家伙儿也不是像国营小吃店的职工,一副不情不愿,叫苦连天的样儿。

别看好些人是从班上下来的,可他们这是为自己干。

经济刺激下,反倒更加精神抖索,积极性高涨。

当然,最关键还得说工作的方式上。

“大食堂”的这帮人天天都得喂饱厂子里的两千人,面对多少人都不带犯怵的。

特别是带班儿庞师傅、苟师傅,他们原本就全是“口子”上的,过去专办“红白事”的。

最擅长的就是怎么做到在陌生的环境下操持,做到人多不乱,省事好吃的。

说白了,“大食堂”的经营方式更接近于“现代快餐”。&;1t;i&;1t;/i

要论服务大众,这个年代的中餐范畴,恐怕没有比他们更专业的了。

还别不信,就拿肉饼、馅饼、锅贴、糊塌子、褡裢火烧、配小米粥、棒渣粥、荷叶粥这一组来说吧。

看着有荤有素样儿挺多,可仔细瞅瞅,全都是带馅儿的,且全是用大铁铛烙出来的。

分工明确,合理安排,这么多种类,其实只需要五个人操持足以。

两个做的,一个烙的,一个盛粥帮手的,一个收钱倒垃圾的,就够了。

其他的组也一样,有专门大锅翻炒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