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吃烤鸭(2 / 3)

重返1977 镶黄旗 3510 字 2021-11-04

饮而下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股热乎气儿,慢慢的升了起来。之后,再无拘束,纷纷举筷品尝。

还别说,不光菜色看着诱人,味道更是不负盛名。洪衍武一尝就知道,这年头的大厨水准,比这家总店三十年之后高出了不止一筹。那就更别说肚子里没什么荤腥的“小百子”几个了,差点连舌头都吞下去。

洪衍茹对芥末鸭掌相当欣赏。

“三哥,这鸭掌里的小骨头,是怎么一根儿一根儿给剔出来的?”

“煮到八成熟,再拆骨,既好剔除,又能保持鸭掌外形……”

苏绣对“火燎鸭心”情有独钟。

“小武哥,那这是什么菜?真好吃……”

“丫头,你还挺会吃。这‘火燎鸭心’可是茅台烹的,是这儿的一绝呀……”

陈力泉一边吃着“鸭油蛋羹”,也一边发问。

“小武,你尝尝,这味儿和鸡蛋羹不一样啊?”

“嗨,这是鸭油做的,早年‘聚德全’以‘一鸭四吃’闻名,这就是其中的一道传统菜。要说人家这才叫本事,下脚料都给你用上了,什么都能卖钱……”

“小百子”的嘴糙,就喜欢简单的肉菜,所以他最为挚爱的是“青椒鸭丁”,一勺一勺紧着往自己盘子里划拉。只是忽然间,他发现洪衍武竟在看他,立刻就不好意思起来。

“洪哥,这鸭子肉太香了,怎么这么软这么嫩啊……”

“那是加了蛋清在油锅里滑炒的。我说你还是把盘子推过来吧,让别人也都尝尝,差点全让你小子一人招呼了。一会可还有烤鸭呢,别怪我没提醒你,就你那吃草的肚子,得悠着点儿,再像这么吃肉可不行,留神滑肠……”

“哈哈哈!”

一个不算过分的玩笑一开,就在“小百子”挠着后脑勺讪笑的一刻,大家又不禁全都笑了起来。

不过到此为止,大家也惊讶的发现,洪衍武竟然对每一个人有问必答,把一桌子的菜品差不多都能讲解的清清楚楚。

这可不是仅用“吃过”二字就能解释的了的。因为像宋国甫和孟师傅都没少来过这儿,可他们吃了也就吃了,这些问题却答不出来。

怎么说呢,反正当时在座所有人,尽管还脑子还没有“饮食文化”的具体概念,却无一例外,都真切感到洪衍武对这些菜品简直了如指掌,似乎每道菜的来历、原料和烹饪手法他全知道似的。

为此,不光宋国甫和孟师傅相当惊讶,陈力泉、“小百子”、洪衍茹、苏绣也大为钦佩,就连方婷也不由得把一双眇目停留在了洪衍武的身上,颇有些动容地看了老半天。

而他们的这种刮目相看,也在厨师推出两只烤鸭之后,彻底达到了最高潮。

“小老弟,我一直就给领导开车。调到粮食局之前,曾在京城服务局干过好几年,那儿应该算是各大酒楼饭庄的主管单位。我跟服务局的领导自然也参加过不少宴请,可就服务局的那帮人里,也找不着一个比你更了解今天这桌菜的。你不会是学厨师的吧?怎么懂得这么多呢?”

就在厨师一刀一刀片烤鸭的时候,孟师傅终于忍不住好奇心,来刨根问底了。这话一出,那个正操作的厨师也不由分心看了洪衍武一眼。

还得说洪衍武脑子快,他自然不能说“聚德全”是他前世小有资产时,就曾吃遍了每一道菜的地方。哈哈一笑后,索性拿家世来敷衍。

“您太高抬我了,我也就班门弄斧。不瞒您说,我们家成分‘高’,过去是开饭馆的。我也只是听父母说过京城过去各大庄馆的名菜,才略知一二。您别看我说的热闹,其实却没吃过,比不了像您这样的真正吃主儿。”

孟师傅这才释然,不过却仍饶有兴趣地说,“就是只有耳闻也了不起。我倒是发现,你肚子里确实有真玩意儿,简直都有点像杂货铺儿了。而且你